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海东
百名拉面匠相约“拉面之乡”展绝技
来源:    时间:2023年05月11日    








海东日报记者 祁树江 郝志臻 徐四伟 摄影报道

海东是世界“第一碗面”的发源地。近年来,海东市各族人民秉持“耕读传家、崇德尚美,团结互助、守正笃实,艰苦奋斗、勇闯天下”的海东精神,走出山门、迈入城门,从“一炉火、两口锅、三个人、四张桌”到“一年打工仔、两年拉面匠、三年小老板”,再到拥有注册商标97件、品牌店787家、门店3.5万家,辐射全国300多个城市、27个国家地区的蓬勃兴起之势,形成了以拉面为载体享誉海内外的美食文化,共同演绎了民族团结、坚韧奋斗的生动历史。

作为河湟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青海拉面已成为西部最具代表性的特色餐饮,也是人们认识青海、了解海东的一张金色名片。59日至10日,青海省第四届拉面行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在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新区举办,全省各市州30支代表队的107名参赛选手在赛场上展绝技,为现场观众献上了一场拉面盛宴。

大咖云集 共话拉面未来

59日,此次拉面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新时代拉面产业发展论坛举行,专家大咖齐相聚,深度解读研讨青海拉面产业的变革与机遇,引导行业企业思考探索青海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新思路、新模式。

论坛邀请了商务部市场调控专家、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洪涛作了

以《中国快餐行业发展趋势、新模式及展望》为题的主旨演讲,为广大青海拉面人进行了一场快餐业趋势的精准解读。

“据中国产业洞察网数据显示,33.69%的人常吃西式快餐,而61.73%的人仍钟情于中式快餐。因此,中式快餐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营业额年增长超过20%。”洪涛说,中式快餐以独特的适合国人的“中国味道”吸引着原本经常光顾“洋快餐”的时尚一族,并为被“洋快餐”隔离在外的大部分普通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快餐服务。

省社会科学院原党组成员、副院长孙发平以《青海拉面发展历程回顾及对产业发展的启示》为题,带领大家回顾海东拉面经济发展的历程,总结取得辉煌成绩的基本经验,并更好地探索下一步的发展模式,明确未来的发展导向。

“近年来,海东市各级政府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式,有力促进了海东拉面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同时也从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等各方面为拉面产业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保障。”孙发平表示,青海拉面经历了初创起步、快速扩张、转型提升三大阶段,它的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政府政策扶持、青海人吃苦创业的传统。要坚持以品牌打造为牵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特色优势为抓手,加快服务质量提质增效,以移动互联为载体,加快青海拉面商业模式变革创新。

“今年以来,我省把畅通资金链作为助企暖企的重要举措,把解决企业尤其像拉面企业这样的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作为出发点,引导金融活水更有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青海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监管二处处长何东松说。

何东松表示,拉面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轨迹都是可以数据化的,要沉淀数据要素,让数据资产化、释放数据生产力。作为拉面产业的融资场景,要将经营过程中以资金流为主的数据进行收集、加工、经营,实现数字化融入整个拉面产业运作的全过程,这也是解决拉面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根本途径。

各显神通 百人同台竞技

510日上午8时许,记者走进拉面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比赛现场,从全国各地赶来参加拉面大赛的“拉面匠”正在为比赛做着各项赛前准备,虽然当天下着小雨,但在现场热烈的气氛下,寒气都消散了不少。

“我们传统的拉面讲究‘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一碗好面,关键之处不仅仅在于面条,汤底的熬制更是灵魂。”来自江苏省无锡市的苏州阿旦木代表队调汤师马云智告诉记者,要想熬制一锅好汤,需要采用上好的牛骨,辅以慢火熬煮十多个小时,将牛骨的精髓全都融入汤汁中,再经过反复的沉淀过滤方能得到一锅色清味浓的好汤。

为了此次比赛,阿旦木团队在半月前就提前回到了家乡。这段时间里,他们也走访了一些省内的拉面店,一起探索相关经验。

作为青海走出的知名拉面品牌,高原姑娘代表队在此次比赛中派出了24岁的拉面师傅马小虎,他信心满满地表示将在此次比赛中全力以赴,向大家展示年轻一代拉面匠的精神风貌。

现场,记者的眼光被一处特别的摊位所吸引,竟然有人在比赛场上悠闲地“穿针引线”。记者走近一看, 才发现这针是普通的针,“线”却是一根根细如毛发的面条。

这位正在“穿针引线”的师傅就是青海省拉面行业唯一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殊荣的拉面人韩玉龙。在本次的比赛现场,主办方也专门为韩玉龙设置了高原工匠展区,他精湛的技术引得现场观众连连惊叹。

如今的韩玉龙已经能够将42根细面穿进同一个针眼,他的这一绝活,被列入了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名单。

上午1130分,拉面比赛正式拉开序幕。加水、揉搓、洒油、摔打、抻拉……来自全省的拉面工匠们“各显神通”,一袋袋面粉顷刻间变成了根根粗细均匀的面条,放在锅里煮过的拉面配上晶莹剔透的汤汁,撒上一把翠绿的蒜苗香菜,现场瞬间飘起了一股浓浓的香味。

对于参赛队而言,这不仅仅是场比赛,更是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工会常务副主席马海峰告诉记者,为了办好这次技能大赛,他们在前期对报名的队伍进行了预选,要求参赛队员必须要有10年以上的相关经历,通过严格选拔,最终从4个队伍中选派了3支队伍10个人参赛,希望通过与省内其他市州的交流,进一步促进当地拉面事业的发展。

创新至上 探索新式拉面

创新拉面作为拉面大赛的压轴项目是各个参赛队伍大展身手的平台。选手们可以在制作拉面的原材料、制作技艺、研发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改良或创新,从口味与质感、形态与色泽、营养与卫生等几个方面进行比拼,许多新口味、新造型的拉面作品在这个比赛环节一一呈现。

尕牛大牛肉面是一个新成立的餐饮公司,今天来参加比赛的员工也都是第一次登上这个舞台,但是,领队牛公保尖对自己的创新作品《鸳鸯面》很有信心。“现在的餐饮行业越来越追求健康的饮食,顾客对健康饮食也有了更多关注,我们公司征求了许多员工的意见后,用一个月的时间创作出了这个作品。”牛公保尖一边说一边将制作好的面放入太极形状的鸳鸯碗中,令人耳目一新。

《鸳鸯面》这个作品包含了两种面,一种是青稞拉面,它以牛肉面为基础,将富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膳食纤维的青稞面和小麦粉混合制作成创新拉面,拉面中有大块的肉粒、翠绿的香菜、鲜红的辣油,特别能勾起人的食欲。另一种是在拉面的基础上创新制汤文化后制作而成的牛奶面,参赛队员在熬制的高汤中加入牛奶,搭配上玉米粒、枸杞、红枣等配料,令汤汁更加浓郁,口感更加醇厚。

创新拉面作品中有些追求的是清淡口味,也有的作品追求味蕾的刺激,一城一面餐饮公司的参赛队伍带来的《麻辣牛舌拉面》是一个以辣味为主的参赛作品。

“牛舌肉质细腻,成型整齐光滑,再配上鲜香辣椒,这样一碗面一定能让无辣不欢的人过足瘾。”马新伟是这支队伍的领队,他告诉记者,麻辣牛舌拉面是通过改良传统牛肉面制作方法,加入爆炒的麻辣牛舌,以增加味觉元素,令人口齿留香,回味悠长。

在比赛现场,一套汤面分离外卖打包器具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是一个专门为拉面“线上”销售而创新的作品。据该作品的作者本穆青海牛肉拉面品牌总监马国富介绍,拉面属于热汤面,外卖打包时间过长会严重影响口感,因此一直影响着拉面产品的“线上”销量。本穆拉面的这个作品在外卖打包器具上创新思路,利用汤面分离的方法解决了拉面“线上”销售遇到的多种问题,是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作品。

创新与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如今,拉面人已经意识到要破解品种单一的问题,让拉面概念延伸拓展到所有面点食品中,赋予青海拉面文化旅游元素,注入河湟文化及农耕文化基因,从而提升青海拉面厚度。

党的二十大明确将“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将“六个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作为未来5年我省发展的主要目标。海东将凭借此次大赛的东风,继续做好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品牌打造提升、拓展市场空间、延伸产业链条、增加群众收入、创造本地产值的文章,不断开创拉面产业新局面,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拉面产业规范化、品牌化、特色化会更上一层楼。